一、全宗号
陕西省教育厅办公室以陕教秘办〔2022〕4号文件通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机关档案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编制全省高校档案全宗号,西北大学为G007。
二、全宗构成者沿革
(一)学校历史沿革
西北大学肇始于1902年的陕西大学堂和京师大学堂速成科仕学馆。1912年始称西北大学。1923年改为国立西北大学。1937年西迁来陕的国立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和北平研究院等组成国立西安临时大学,1938年改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1939年复称国立西北大学。新中国成立后为教育部直属综合大学。1950年复名西北大学。1958年改隶陕西省主管。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现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建设院校、教育部与陕西省共建高校。
(二)学校现状
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西北大学形成了“发扬民族精神,融合世界思想,肩负建设西北之重任”的办学理念,汇聚了众多名师大家,产生了一批高水平学术成果,培养了大批才任天下的杰出人才,享有良好的学术声誉和社会声望,被誉为“中华石油英才之母”“经济学家的摇篮”“作家摇篮”。
学校现有太白校区、桃园校区、长安校区三个校区,总占地面积2360余亩。现有24个院(系)和研究生院、1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7个非直属附属医院。设有88个本科专业,其中37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校现有2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8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地质学、考古学2个“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涵盖5个二级学科),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和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学校现有3个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7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并设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7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学校拥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3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3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筹),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备案中心,1个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12个省部级科研基地。
学校现有教职工3100余人,其中中科院院士4人,双聘院士(教授)5人,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院士1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2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7人,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5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6人。在校生28000余人,其中本科生13500余人,研究生13900余人,国际学生600余人。
学校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二等奖,中国专利金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等重大奖励。
学校十分重视对外科技文化交流,已与美、英、法、德、日等近30个国家及地区的120余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大英百科全书》曾将西北大学列为世界著名大学之一。
三、西北大学全宗概况
西北大学档案馆馆藏始于1949年,共 1个全宗的档案。
西北大学全宗包括党群类、行政类、学生类、教学类、科研类、基建类、仪器设备类、产品生产类、出版类、外事类、财会类、声像类、人物类、实物类、重大活动类等15个种类档案。形成了内容独具特色、载体多种多样的档案信息资源库。
其中学生档案分归各院系保管。
全宗内档案按照高等学校档案分类法进行分类整理立卷,除学生档案和人事档案外,其余档案档号按照“全宗号-年度-类别号-顺序号”的方式设置。全宗内档案内容基本完整,保存情况良好。
为了便于档案管理与查询利用,本全宗绝大部分案卷纳入西北大学档案管理系统统一管理,并对利用率较高的部分1950年至2015年教学档案(共计106万页)进行了数字化扫描,实现了全文检索。
四、档案内容与成分介绍
档案主要来源于学校各学部、学院(系)及各职能部门行使职权、处理工作中所形成的各种文件,或教学、科研等业务活动中积累的资料。由上述单位和部门把各自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及各种载体的资料定期向校档案馆移交,经过整理组卷,编码排列,成为可以提供查阅利用的档案。截止2022年底,馆藏档案合计12万余卷(件)。这些档案材料,真实地反映了学校各时期的面貌,对于学校资政、育人、以及当前行政管理、教学、科研、维护学校或师生员工个人利益,具有重要的借鉴、参照或凭证作用。
全宗内共有档案12万余卷。其中:
党群档案共计4382卷,起止时间从1949年至今,由党务综合、纪检、组织、宣传教育、统战、工会、团委等七部分组成,主要涵盖了由党委办公室、统战部、宣传部、组织部、纪委、团委、各基层党委、工会等部门形成的档案。统一保管在第一库房。
行政档案共计7047卷,起止时间从1949年至今,由行政综合、人事、监察审计、武装保卫、后勤、档案图书文博六部分组成,主要包括学校各类规章制度,学校工作计划、报告、总结,校长办公会记录、会议纪要,校务委员会会议记录、纪要,学校向上级机构的请示及批复,学校大事记、简报、信息动态、情况介绍等,学校人事、师资管理的工作计划、总结报告、调查材料、规定、总结、会议记录等,学校机构和编制的规划、计划,学校审计、后勤、档案、图书、文博等部门的规章制度、计划、总结、报告、调查材料,学校各院系工作计划、总结等。统一保管在第一库房。
教学档案共计49857卷,起止时间从1949年至今,由教学综合、学科实验室建设、招生、学籍管理、课堂教学与教学实践、学位工作、毕业生、教材、专科生、专升本十部分组成,主要由研究生院、教务处、继续教育学院、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形成。内容包括学校教学改革、培养目标、办学规格、学制、培养计划,学科建设、专业评估、招生计划、总结、统计表、招生简章、新生录取、学生奖励、处分、学籍变更,各专业教学计划、大纲、培养方案、学生成绩册、毕业生就业、教材、实验室建设等材料。统一保管在第一库房。
科研档案共计2416卷,起止时间从1949年至今,主要由科技处和社科处形成,是学校在科研管理和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原始材料。主要包括上级和本校有关科研工作的文件、上级下达的科研计划及科研经费、科研管理规章制度、科研计划、总结、报告、统计年报、科研成果汇编、科研项目登记表、科研简报及科研信息、科研项目协议书、课题研究计划、试验观测数据、研究报告、科研成果申报与审批、专家鉴定意见、技术转让合同,学校举办的大型国际性学术会议、论坛等材料。统一保管在第二库房。
出版档案共计1266卷,起止时间从1986年至今,主要由西北大学出版社、西北大学学报编辑部、宣传部等多家从事出版编辑工作的单位形成。统一保管在第二库房。
设备档案共计2474卷,起止时间从1985年至今,主要由设备处、采购与招标办公室等单位形成,包含学校购买、使用仪器设备过程中及招标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文件。统一保管在第一库房。
外事档案共计501卷,起止时间从1978年至今,外事档案主要由国际合作部、国际教育学院等单位形成,包含外事综合、进出境、国际合作与会议、外国留学生工作等相关材料。统一保管在第二库房。
人物档案共计12800卷,起止时间从1998年至今,包括学校著名专家学者、校领导、校友等个人在从事教学、科研、党政管理等职务活动及非职务活动中形成的各种对学校具有长久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主要人物有:屠仁守、崔云松、岳劼恒、赵重远、阎敦实、周伟洲、马长寿、高鸿、李浩、陈伟星等。统一保管在第一库房。
基建档案共计4455卷,起止时间从1950年至今,是学校在基建管理和基建项目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材料,包括上级、本校有关基建工作的文件,本校基建工作计划、总结、规章制度、工作简报等,学校建筑物的项目建议书、设计文件、工程管理文件、施工文件、竣工验收文件等材料,包含大量勘测数据及图纸。统一保管在第二库房。
财会档案共计3万余卷,起止时间从1954年至今,目前尚在统计中,主要由财务处形成,包上级及本校有关财务会计工作的规定、计划、总结、请示、批复等文件,各种决算报表、统计报表、会计帐簿、会计凭证、工资发放名册等材料。统一保管在第二及第三库房。
实物档案共计127件,主要是学校在办学过程、对外交流等工作中形成或接收的,以实物形式存在的档案。统一保管在第一库房。
声像档案若干,目前正在清理统计中,起止时间从1902年至今,包括照片(含翻拍、翻修照片)、录音、录像、光盘等载体形式,包含反映西北大学历史变化及各项工作的黑白及彩色照片、磁带、录像带等。统一保管在第二库房。
五、检索查阅注意事项
为了便于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西北大学档案馆对全宗内档案编制了各种检索工具,如纸质档案目录、电子档案目录、全文检索数据库等。2017年启动了档案信息化和数字化工作,按照《档案著录规则》、《中国档案分类法》将档案进行著录、标引、输入计算机信息系统,逐步建立完善档案信息全文数据库,使学校档案在检索、统计等方面实现了现代化管理。
出台《西北大学档案利用指南》《档案馆行政效能建设规范》《档案馆服务承诺》等规章制度,确保档案检索查阅快捷、高效。
六、备注
本全宗指南包含1949年-2022年全宗号、全宗构成者沿革、全宗来源简况、档案内容与成分介绍、检索查阅注意事项五部分。
编制者:赵嘉文
编制时间:2023年3月30日